开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,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,自1974年物理学家李政道提出后,就一直沿用至今。致力于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的优质生源,提前接受大学教育。
中科大少年班主要招收高二以下年级的优秀学生,无论学生现在上几年级,只要实际学习能力已经达到了高中文化水平即可报名。
经过严格筛选后,会给通过审核的学生发放“少年班准考证”,提前参加当地的高考,高考成绩过线只是第一步,还要接受数学、物理等复试项目考核,最终才能确定入选名单。由于中科大少年班不是自主招生,还是通过高考招生,所以含金量很高。
2024中科大少年班名单公示,女生只有2人,其一为数学家孙斌勇的女儿
2024年高考录取结果相继出炉,中科大少年班的拟录取名单也进入公示期。据悉,今年中科大少年班以及创新试点班竞争尤为激烈,报名人数超过了7000人,最终仅有52名学生入选。
从生源地来看,江苏今年是最大赢家,共有12名学生入选,就连中科大的所在地安徽都只能屈居第二,共有7人上岸。北京共6人入选,其中5人来自北京八中,另一人来自北师大附中。湖北有5人,上海和浙江各有4名学生入选。
从年龄来看,上海一位12岁小孩哥入选,他报考少年班主要是不用上三年高中,否则就太枯燥了。这也是中科大开设少年班的意义,这些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,早就提前掌握了高中知识,完全没必要再按部就班学习了,高考成绩就是铁证,允许跳级也能体现出因材施教。
从学生性别来看,今年入选的男生有50人,女生只有2人。一位是武汉外国语学校的何思勉,另一位则是杭州学军中学的高二学生孙呈蓝。或许大家对孙呈蓝同学比较陌生,但她的父亲并非等闲之辈,而是数学家孙斌勇,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,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孙斌勇教女有方:“稳”字最重要
再造孙呈蓝同学高考前,入选中科大少创班A档资格时,圈子里就流传出“虎父无犬女”的佳话。只要达到A档,高考成绩达到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,就能入围中科大少年班或者少创班。孙呈蓝的数学能力,得益于她的父亲孙斌勇教授。
今年48岁的孙斌勇,5年前当选中科院院士,当时43岁的他是国内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,他的求学经历也比较传奇,至今仍被浙大学生津津乐道。
孙教授从浙大数学系毕业后,前往香港科技大学继续深造,读博期间,导师励建书给了他三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难题,要求他只有解决其中之一才算是真正毕业。这就导致他读博期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难题,直到博士毕业都没有发表过科研论文。
别看孙斌勇科研论文产出数量不高,但质量却不容小觑。博士毕业3年后,他才发表了第一篇高质量论文,但也因为论文质量比较高,让他一鸣惊人在数学殿堂站稳脚跟。不仅被破格晋升为中科院研究院,还入选青年拔尖人才计划,拿下多个数学大奖。
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,孙斌勇经常教育女儿“稳”字最重要。很多人都认为父子俩都是靠天赋走到今天的,他本人却觉得聪明的人不少,有耐心的却比较少。学数学还是要有耐心,千万不能着急。
数学研究项目,有几十页的证明,都需要科研人员一步一步计算推导。比如发射火箭需要1000个步骤,宁可每一个步骤都多花2倍时间也要保证正确率,否则一步出错就会毁掉整个工程。
如何才能学好数学?
孙呈蓝从小受父亲影响,对数学学科颇有兴趣,平时经常参加数学竞赛。教练表示,孙同学学习非常踏实,而且积极主动,每次完成作业后还会主动找老师布置新的加练题目。
去年孙同学就报考中科大少年班了,可惜准备不够充分,但她没有气馁,今年成绩就非常优异。高考结束后,即便孙同学知道能考上,仍旧丝毫没有松懈,她没有出去玩而是自学父亲推荐的高数课程。
孙斌勇教授透露,想要学好数学就要把书看仔细,适当做习题。女儿和他一样,都不算天赋型选手,但是贵在勤奋刻苦,学1遍不会就学200遍,乃至300遍,通过各种方式加深印象,只要有耐心总会攻克下来。
今日话题:学好数学靠天赋还是靠努力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分享和收藏!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